- 张一兵;
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分析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实践总体”之上,其核心为都市化之上日常生活复杂空间的交织,本质上,无形的社会空间生产是要确保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当然,这种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主要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空间生产。如果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一类的宏大生产方式构架是一种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远程构序,那么,空间生产中的生产关系再生产则是指渗透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的近端构序。
2024年01期 No.521 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CNKI下载次数:205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张一兵;
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分析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实践总体”之上,其核心为都市化之上日常生活复杂空间的交织,本质上,无形的社会空间生产是要确保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当然,这种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主要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空间生产。如果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一类的宏大生产方式构架是一种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远程构序,那么,空间生产中的生产关系再生产则是指渗透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的近端构序。
2024年01期 No.521 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CNKI下载次数:205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刘日明;王美乐;
从21世纪开始,西方学界出现一股融合马克思与罗尔斯的潮流。作为罗尔斯的后学,布鲁德尼在承继政治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尝试从人的观念来融合马克思与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其“融合”方案以政治建构主义为基础,将其所阐发的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显著特征,即正义环境、人的观念与反思平衡纳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本体论变革的意义上看,这种“融合”是不成功的,至少存在以下局限:“正义环境”不是人类永恒的事实而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是历史性生成的结果;作为建构前提的“人的观念”缺乏相应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性;“反思平衡”依赖于“合理而又合乎情理的人”而非“感性活动的人”。
2024年01期 No.521 31-4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CNKI下载次数:4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刘日明;王美乐;
从21世纪开始,西方学界出现一股融合马克思与罗尔斯的潮流。作为罗尔斯的后学,布鲁德尼在承继政治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尝试从人的观念来融合马克思与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其“融合”方案以政治建构主义为基础,将其所阐发的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显著特征,即正义环境、人的观念与反思平衡纳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本体论变革的意义上看,这种“融合”是不成功的,至少存在以下局限:“正义环境”不是人类永恒的事实而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是历史性生成的结果;作为建构前提的“人的观念”缺乏相应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性;“反思平衡”依赖于“合理而又合乎情理的人”而非“感性活动的人”。
2024年01期 No.521 31-4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CNKI下载次数:4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肖峰;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理解力的问题在大模型出现后引起了新的关注,目前截然对立的看法之间正在进行难分难解的争议。持否认意见的一方主要从具身性、工作机制等方面论证大模型不可能有人的理解力,持肯定看法的一方则从功能和主观体验等方面来阐释大模型所具有的理解力。从哲学的视野上看,还需要从理解观的更新去解析大模型是否具有理解力的问题,包括整合人本主义与功能主义的理解观,基于动态发展的视野丰富人工理解或机器理解的含义,并走向一种人机互补与合作的新型理解观。
2024年01期 No.521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CNKI下载次数:78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 ] - 肖峰;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理解力的问题在大模型出现后引起了新的关注,目前截然对立的看法之间正在进行难分难解的争议。持否认意见的一方主要从具身性、工作机制等方面论证大模型不可能有人的理解力,持肯定看法的一方则从功能和主观体验等方面来阐释大模型所具有的理解力。从哲学的视野上看,还需要从理解观的更新去解析大模型是否具有理解力的问题,包括整合人本主义与功能主义的理解观,基于动态发展的视野丰富人工理解或机器理解的含义,并走向一种人机互补与合作的新型理解观。
2024年01期 No.521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CNKI下载次数:78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文贵良;
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发表近百年来以“叛逆的绝叫”而独立文坛。如此尖锐的声音是如何通过语句而得以实现的?其中的诗学特质特别让人着迷。小说的白话是一种“野生”的白话,源于日记体现代女性絮叨的语言形式,口语化以及声音的突出是其重要特征。小说的叙事采用了后撤性焦点叙事方式,这种后撤性叙事的形成是基于莎菲的认知方式。剖白的辩证法拉紧了后撤性焦点叙事的强度,从而把女性的声音一步步推向绝叫。从晚清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出版业的发达和文化思潮的兴起,女性得以在现代公共空间发声。莎菲的声音、孙舞阳的声音与许广平、庐隐等人的表达一起构成了时代女性的尖音。
2024年01期 No.521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CNKI下载次数:24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文贵良;
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发表近百年来以“叛逆的绝叫”而独立文坛。如此尖锐的声音是如何通过语句而得以实现的?其中的诗学特质特别让人着迷。小说的白话是一种“野生”的白话,源于日记体现代女性絮叨的语言形式,口语化以及声音的突出是其重要特征。小说的叙事采用了后撤性焦点叙事方式,这种后撤性叙事的形成是基于莎菲的认知方式。剖白的辩证法拉紧了后撤性焦点叙事的强度,从而把女性的声音一步步推向绝叫。从晚清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出版业的发达和文化思潮的兴起,女性得以在现代公共空间发声。莎菲的声音、孙舞阳的声音与许广平、庐隐等人的表达一起构成了时代女性的尖音。
2024年01期 No.521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CNKI下载次数:24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叶杨曦;
1827年,歌德在与他人交流时提倡“世界文学”,距今已有近200年,但目前世界文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除了过度关注欧洲主要文学外,就是类似于作为歌德当年提出此观念背景而存在的民族文学的叠加,有违其初衷。我们有必要打破世界文学概念的思维定式,拥抱全球文学。就此言之,强调国别地区间的彼此互动、侧重汉文化圈的整体性路径与视野的东亚汉文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幕末明治汉文中国行纪是日本士人撰写的汉文学作品,反映出他们的实际创作水平,属于东亚汉文学的一部分。其作者大多是素养颇为丰厚的汉学者,在典范承继和规划描摹方面受到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其中包孕的经世之见在中国古代旅行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显示出衍变创新的特点。对此加以研究能有效破除国别文学研究的纵向壁垒,强化汉文化圈文学研究的横向联系,也有助于激发其学术潜能,为构建中国话语和自主知识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2024年01期 No.521 9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CNKI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叶杨曦;
1827年,歌德在与他人交流时提倡“世界文学”,距今已有近200年,但目前世界文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除了过度关注欧洲主要文学外,就是类似于作为歌德当年提出此观念背景而存在的民族文学的叠加,有违其初衷。我们有必要打破世界文学概念的思维定式,拥抱全球文学。就此言之,强调国别地区间的彼此互动、侧重汉文化圈的整体性路径与视野的东亚汉文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幕末明治汉文中国行纪是日本士人撰写的汉文学作品,反映出他们的实际创作水平,属于东亚汉文学的一部分。其作者大多是素养颇为丰厚的汉学者,在典范承继和规划描摹方面受到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其中包孕的经世之见在中国古代旅行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显示出衍变创新的特点。对此加以研究能有效破除国别文学研究的纵向壁垒,强化汉文化圈文学研究的横向联系,也有助于激发其学术潜能,为构建中国话语和自主知识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2024年01期 No.521 9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CNKI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程同顺;王雪珂;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统一战线是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程度最高的大团结与大联合,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在价值、制度与行动构成的三重框架下,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意涵是统一战线内生蕴含的联合、共同、统一、安全等价值理念的核心依归;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制度架构,又与统一战线指向的巩固新型政党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等内容相互映照;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政治实践中所重视的协商、自治、协同、安全等方式和要素,又恰与统一战线的行动要求相互嵌合。在此基础上,全过程的民主与全要素的团结共同统一于以“凝聚民心”和“团结力量”为目标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2024年01期 No.521 105-11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CNKI下载次数:179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程同顺;王雪珂;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统一战线是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程度最高的大团结与大联合,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在价值、制度与行动构成的三重框架下,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意涵是统一战线内生蕴含的联合、共同、统一、安全等价值理念的核心依归;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制度架构,又与统一战线指向的巩固新型政党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等内容相互映照;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政治实践中所重视的协商、自治、协同、安全等方式和要素,又恰与统一战线的行动要求相互嵌合。在此基础上,全过程的民主与全要素的团结共同统一于以“凝聚民心”和“团结力量”为目标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2024年01期 No.521 105-11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CNKI下载次数:179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黄振华;
“家户主义”是对传统中国政治社会特性的概念提炼,表现为社会成员所秉持的以家户为本位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观念意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形塑的政治社会结构。“家户主义”概念具有描述性、复合性、本体性及历史性,其来源于本源型的家户制传统,并内含三个基本的认识维度。一是以伦理为中心的“家户主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的是血缘共同体。二是以生计为中心的“家户主义”,以经济关系为纽带,构建的是生活共同体。三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家户主义”,以政治关系为纽带,构建的是政治共同体。其中,伦理“家户主义”和经济“家户主义”奠定了国家“家户主义”的社会根基,国家“家户主义”则不断强化和巩固了伦理“家户主义”和经济“家户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与西方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不同,“家户主义”基础上的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彼此融合的同源共生关系,并对当代中国政治产生持久影响。
2024年01期 No.521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CNKI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黄振华;
“家户主义”是对传统中国政治社会特性的概念提炼,表现为社会成员所秉持的以家户为本位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观念意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形塑的政治社会结构。“家户主义”概念具有描述性、复合性、本体性及历史性,其来源于本源型的家户制传统,并内含三个基本的认识维度。一是以伦理为中心的“家户主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的是血缘共同体。二是以生计为中心的“家户主义”,以经济关系为纽带,构建的是生活共同体。三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家户主义”,以政治关系为纽带,构建的是政治共同体。其中,伦理“家户主义”和经济“家户主义”奠定了国家“家户主义”的社会根基,国家“家户主义”则不断强化和巩固了伦理“家户主义”和经济“家户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与西方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不同,“家户主义”基础上的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彼此融合的同源共生关系,并对当代中国政治产生持久影响。
2024年01期 No.521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CNKI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韩定夺;沈开艳;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利用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三种传统生产要素及各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的CES生产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进行了数理分解,结果表明,除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以外,传统要素深化程度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协调性、技术深化程度与传统要素投入偏向之间的协调性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具有影响。文章利用2004—2017年间资本、劳动、土地等传统要素价格扭曲度以及考虑了要素价格扭曲后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下降所导致,其中劳动、土地增强型技术进步都呈上升趋势,但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下降导致了总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我国要素投入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我国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方向与资本不断深化的传统要素配置结构不相协调,也部分抑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2024年01期 No.521 12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4K] [CNKI下载次数:10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韩定夺;沈开艳;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利用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三种传统生产要素及各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的CES生产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进行了数理分解,结果表明,除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以外,传统要素深化程度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协调性、技术深化程度与传统要素投入偏向之间的协调性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具有影响。文章利用2004—2017年间资本、劳动、土地等传统要素价格扭曲度以及考虑了要素价格扭曲后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下降所导致,其中劳动、土地增强型技术进步都呈上升趋势,但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下降导致了总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我国要素投入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我国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方向与资本不断深化的传统要素配置结构不相协调,也部分抑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2024年01期 No.521 12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4K] [CNKI下载次数:10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林熙;林义;
鼓励老龄群体劳动参与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核心举措,但如何立足老龄群体的内生劳动积极性设计制度激励,是尚未破解的难题。老龄劳动心理和老龄劳动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受既往制度引导,老龄群体已形成“老则应退”的劳动参与心理。塑造积极有为的老龄劳动心理需要系统化的制度改革,通过自愿化、可控化、过程化的工作—退休机制设计,赋予老龄群体更加灵活自主的老龄生涯选择空间,从而实现有效的心理赋能,促进老龄劳动者形成符合其生命历程特征的工作重塑,帮助老龄劳动者在多元化的劳动—退休过渡过程中找到符合自身内在愿景的老龄劳动参与形式。促进工作和退休的有机融合与灵活转化在许多国家已形成改革共识,我国在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过程中,也应以激活老龄积极劳动心理为目标,通过退休政策、养老金制度、老龄就业环境、老龄就业支持的系统性优化,引导老龄群体实现从工作到退休的弹性过渡。
2024年01期 No.521 14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CNKI下载次数:70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林熙;林义;
鼓励老龄群体劳动参与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核心举措,但如何立足老龄群体的内生劳动积极性设计制度激励,是尚未破解的难题。老龄劳动心理和老龄劳动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受既往制度引导,老龄群体已形成“老则应退”的劳动参与心理。塑造积极有为的老龄劳动心理需要系统化的制度改革,通过自愿化、可控化、过程化的工作—退休机制设计,赋予老龄群体更加灵活自主的老龄生涯选择空间,从而实现有效的心理赋能,促进老龄劳动者形成符合其生命历程特征的工作重塑,帮助老龄劳动者在多元化的劳动—退休过渡过程中找到符合自身内在愿景的老龄劳动参与形式。促进工作和退休的有机融合与灵活转化在许多国家已形成改革共识,我国在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过程中,也应以激活老龄积极劳动心理为目标,通过退休政策、养老金制度、老龄就业环境、老龄就业支持的系统性优化,引导老龄群体实现从工作到退休的弹性过渡。
2024年01期 No.521 14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CNKI下载次数:70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王毅杰;白杨;
当前我国已迈入低生育社会,探究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真实影响因素、出台相应政策、释放多孩生育潜力是应对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实验模块的数据,从物质条件和观念因素两个层面探究其对多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对二孩生育持略微开放态度,但三孩生育意愿较为消极。物质层面的家庭收入、父母照料支持和优质育儿服务均能提高多孩生育意愿。就观念而言,性别偏好不再影响多孩生育意愿,但传统性别分工观念仍有着正向影响,且对家庭收入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物质层面的城乡异质性小于性别,城乡二元生育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在城市二孩生育意愿上的效用大于农村;父母提供隔代照料会增加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当经济能力允许时,男性比女性更期望生育三孩。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应着力于有一定潜力的二孩生育,推动支持型的家庭生育政策、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建立整体性的生育支持体系是走出低生育陷阱的主要方向。
2024年01期 No.521 157-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CNKI下载次数:321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 ] - 王毅杰;白杨;
当前我国已迈入低生育社会,探究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真实影响因素、出台相应政策、释放多孩生育潜力是应对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实验模块的数据,从物质条件和观念因素两个层面探究其对多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对二孩生育持略微开放态度,但三孩生育意愿较为消极。物质层面的家庭收入、父母照料支持和优质育儿服务均能提高多孩生育意愿。就观念而言,性别偏好不再影响多孩生育意愿,但传统性别分工观念仍有着正向影响,且对家庭收入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物质层面的城乡异质性小于性别,城乡二元生育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在城市二孩生育意愿上的效用大于农村;父母提供隔代照料会增加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当经济能力允许时,男性比女性更期望生育三孩。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应着力于有一定潜力的二孩生育,推动支持型的家庭生育政策、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建立整体性的生育支持体系是走出低生育陷阱的主要方向。
2024年01期 No.521 157-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CNKI下载次数:321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桑本谦;李斐斐;
应对人身伤害的古代法律规定了两种惩罚措施,即赔偿或以牙还牙。由于两种惩罚措施各有优劣,所以法律实施的面貌应该是两者兼具。即使法律明文规定赔偿,仍离不开以牙还牙作为压力;反之,即使法律明文规定以牙还牙,也难以抵制赔偿的诱惑。生态学的分析表明,只要允许受害人一方保留最终的选择权,同时规定人身伤害的法定赔偿额,法律实施就会在两种惩罚之间维持稳定的比例,这是古代法律应对人身伤害的最优解。借鉴古代的法律智慧有助于缓解现代法律实施中人身伤害“赔偿难”的问题。
2024年01期 No.521 16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CNKI下载次数:10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桑本谦;李斐斐;
应对人身伤害的古代法律规定了两种惩罚措施,即赔偿或以牙还牙。由于两种惩罚措施各有优劣,所以法律实施的面貌应该是两者兼具。即使法律明文规定赔偿,仍离不开以牙还牙作为压力;反之,即使法律明文规定以牙还牙,也难以抵制赔偿的诱惑。生态学的分析表明,只要允许受害人一方保留最终的选择权,同时规定人身伤害的法定赔偿额,法律实施就会在两种惩罚之间维持稳定的比例,这是古代法律应对人身伤害的最优解。借鉴古代的法律智慧有助于缓解现代法律实施中人身伤害“赔偿难”的问题。
2024年01期 No.521 16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CNKI下载次数:10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周尚君;谢林杉;
“知识鸿沟”“信息鸿沟”假说仅为“数字鸿沟”提供了理解进路,却无法解释数字社会生活中数字化差异现象的基本属性与社会成因。“数字鸿沟”是数字化差异的初级状态,随着数字技术向纵深迈进,数字鸿沟概念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数字不平等”成为解释数字化差异的重要理论概念。以数据为核心、算法为驱动、算力为支撑的数字社会为数字不平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数字不平等表现为以个人信息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数据不平等,以算法决策为基本方式的算法不平等和以算力驱动为技术核心的“平台权力”支配。在我国数字化战略部署进程中,针对数字不平等的治理体系已初具雏形,数据治理、算法治理、平台治理成为我国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要实现数字正义、优化治理路径,需适应治理数字化转型,改变治理逻辑,审慎配置公民数字权利,阶段性划定和优化算法流程,实现技术关照下的平台治理。
2024年01期 No.521 18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CNKI下载次数:3388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4 ] - 周尚君;谢林杉;
“知识鸿沟”“信息鸿沟”假说仅为“数字鸿沟”提供了理解进路,却无法解释数字社会生活中数字化差异现象的基本属性与社会成因。“数字鸿沟”是数字化差异的初级状态,随着数字技术向纵深迈进,数字鸿沟概念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数字不平等”成为解释数字化差异的重要理论概念。以数据为核心、算法为驱动、算力为支撑的数字社会为数字不平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数字不平等表现为以个人信息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数据不平等,以算法决策为基本方式的算法不平等和以算力驱动为技术核心的“平台权力”支配。在我国数字化战略部署进程中,针对数字不平等的治理体系已初具雏形,数据治理、算法治理、平台治理成为我国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要实现数字正义、优化治理路径,需适应治理数字化转型,改变治理逻辑,审慎配置公民数字权利,阶段性划定和优化算法流程,实现技术关照下的平台治理。
2024年01期 No.521 18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CNKI下载次数:3388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