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第一,来稿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的原创性作品,且从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并确认不存在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文中引文、注释和其他资料,应逐一核对原文,确保准确无误;如使用了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如本刊确认需要,作者有责任将相关资料内容的纸质复印件或PDF等格式的电子文件提交给编辑部备查。
2025年09期 No.54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23K] [CNKI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何静;
联合注意作为社会认知的核心能力,其本质长期存在理论分歧。共有知识进路主张联合注意需依赖相互确认的迭代心理状态,但该进路面临逻辑无限倒退与认知负荷过重的系统性缺陷;关系知觉进路则认为联合注意是“个体—他人—对象”的原初三元知觉形式,但该进路陷入概念循环论证与解释机制空洞的困境。针对这些局限,我们提出新的解释模型:联合注意的运作基础并非静态的知识共享或知觉结构,而是基于动态的规范性承诺调节机制。也就是说,联合注意是个体注意机制的社会维度,它不仅是社会交互的最基本形式,同时也是群体合作的基石,其本质是建立在共同参与者所共处的社会情境之上的。
2025年09期 No.541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CNKI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燕强;
先秦儒家典籍围绕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叙事,为老子塑造了精通周代礼乐典章、博古通今的礼家与史官双重形象。这一形象建构旨在揭示老子思想的核心渊源在于周代史官文化,尤其体现于六经传统。儒家记载的老子论礼话语,其精神实质与《道德经》中的部分思想存在同质性,这说明老子哲学并非与周文化全然断裂,而是对其有所承续与转化,呈现出“知礼”与“薄礼”的复杂面向。归根结底,孔子与老子在历史观、政治理想、礼学精神及伦理原则等多个层面均有深刻相通性,这种相通性的根源在于孔老思想同源于六经所代表的周文化。儒家通过“问礼”叙事建构孔老关系,隐含着对两者思想同源性的肯定,并最终指向先秦诸子“道通为一”的整体思想格局。
2025年09期 No.541 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3K] [CNKI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檀健哲;
“对象性”是一个新康德主义认识论概念,青年卢卡奇在新康德主义“对象性”阐释的影响下,形成了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等重要理解模式。转向共产主义后,卢卡奇延续了新康德主义的问题意识,将“对象性形式”与“商品拜物教”相关联,形成独特的物化批判,并在解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潜能,从而以辩证的动态主客体模式突破了康德二元论,达成了对“对象性形式”的新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理论进行了双重“偏转”,从而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考。
2025年09期 No.541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CNKI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杰文;
皇权交接关乎王朝治乱兴衰,是历代统治者无法回避的政治议题。宗法观念赋予皇权政治以家族底色,使得皇权交接与世袭统治的概念混融,形成独特的皇权政治文化,成为皇权的统治根基之一。皇帝与储君的关系是皇权政治体制下最为矛盾的内容。储君继承皇权的重要前提是皇帝离世,因而帝储之间难免相疑,成为皇权交接的重要难点。东宫体制变迁映射着储君权力变迁,汉朝至晋朝是东宫武装力量的上升期,南北朝至唐初是巅峰期,盛唐至宋前期是衰退期,此后则是消亡期。历代皇权交接充满变数,最受统治阶级推崇的大宗传承,占比不足半数。异姓革命、强臣禅代、皇室政变、权臣擅立等情况不绝于史,皇亲继承的执行情况与皇权政治走向基本一致。皇权交接是帝制中国政治生态演化、人文环境变迁、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5年09期 No.541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CNKI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光辉;
宋代中央营造行政体制的演变,是中央行政体制发展与政治环境变迁的缩影。北宋前期,外朝具体营造事务由八作司、修造司等负责,内廷营造事务则归修内司掌管,三司统管营造政务。熙丰时期,三司修造案职能划归将作监,八作司等亦改隶将作监,将作监成为主要的中央营造机构,但要受工部监管;内廷营造由修内司、提举修内所等负责,至徽宗朝,此类机构权力扩张,侵夺外朝职权。南宋在北宋后期体制基础上,糅合巡幸旧例,将外朝与内廷营造事务合一,改由临安府、两浙转运司及职能与地位显著提升的修内司共同主导。与此同时,将作监、工部的实际职掌弱化,职事官多被外带,但通过兼任或权摄的方式优化了运行机制。这些变化彰显了宋代中央行政体制能够随政治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
2025年09期 No.541 4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3K] [CNKI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小凤;
“境界说”作为中国诗学传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诗学观,不断被诗人和学者重新阐释,其内涵由此得以拓新和转化。21世纪以来,一批诗人和学者跳脱出既有阐释与认知重释“境界”,发现了“完全性”对于“境界”的重要性,并重新发现“完全境界”的存在,由此他们主张重启“完全境界”,并从“内容的完全”“形式的完全”及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三个方面对它进行构建,既构成其对“境界”传统的当代转化,亦构建出当代诗歌的新风貌,对于纠偏当下诗歌发展的弊病,推动未来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与启示价值。
2025年09期 No.541 62-7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5K] [CNKI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云澄;刘旭光;
明代工艺美术鉴赏中对“精”字的使用保留了其“择”的本意,在具体评鉴中强调质料的纯粹性、技艺的完善性、形制的规定性和品质的恒久性这四个内涵。昔时,明人将古今中外的工艺美术品纳入同一鉴赏体系中,通过“精”字与其他字汇的组合,立制了工艺美术品评和鉴赏的评判尺度与准绳。“精丽、精美、精采”对工艺美术品的色、质、料的判断标准;“精细、精致”对技术和细节的评定;“精古、精雅”的形制规定;“精好、精巧、精工、精绝、精妙、精良”的工艺完善性的品评尺度,与感情因素凝练而成的鉴赏尺度共同完成“感其质,得其工,叹其艺,悟其情致”的工艺美术鉴赏过程。这一过程确立了“精”作为明代工艺美术鉴赏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形成了有别于明代其他艺术门类的鉴赏观念,构成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的民族特色。
2025年09期 No.541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CNKI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任锋;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围绕共和民彝的四重束缚展开了批判,思绪汇聚至分别指向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与法之关系架构,强调理法连通构成了理想秩序追求的核心逻辑。这一逻辑脱胎于治体论的基源思维传统,除了近代西学的塑造,尤其得到了近世新儒学治体模式的熏染,在民初思想氛围中显示出源自传统的激励。天理良知的公共化、平等化将理法张力推到极致,超越制度传统的限制而催生出轴心文明的转型号召,也推动李大钊从民主主义理法模式转向马克思主义,在《史学要论》中将后者视为历史根本理法。这一理法思维视角为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内在历史线索与反刍性理论资源。
2025年09期 No.541 85-9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8K] [CNKI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汤峰;杨雪冬;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的参与和驱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创新领域,政府的态度不容忽视,政府重视往往能反映出政府对创新的关注程度,有必要在考察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时引入政府态度层面的因素——“政府重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和变量,深入探讨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是停留于形式层面的表态,还是能产生实际治理效能。基于2013—2023年省级层面《政府工作报告》,利用结构主题模型对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视情况进行科学测量,建构面板数据对政府重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政府重视确实能提升辖区内的创新水平,但仅适用于非发明专利领域,即政府重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选择性驱动特征。政府重视促进创新的作用机制可能体现在以下方面: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规模推动效应、人力资本促进效应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政府绩效评价等领域的文献,拓展了相关研究的视野,同时也深化了对科技创新领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025年09期 No.541 9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CNKI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俞祖成;宋晓颖;
超大城市的社会治理面临着超负荷运转、风险防范成本增加以及治理难度加大等挑战。社区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实践载体,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是破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难题的突破口。然而,在如火如荼的创新实践中,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质量却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既有研究构建“情境—制度—能力”三维分析框架,以49个社区治理创新案例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质量的影响因子及其组态路径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体能力和非正式制度是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质量高的必要条件。实现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有6条,可归纳为“能力—制度”互构型、“情境—制度”融合型、“情境—制度—能力”协同型三类。为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质量,激活党建引领的统筹效能、发挥多元共治的协同效能、重视制度与价值“刚柔并济”的互动效能成为可行策略。
2025年09期 No.541 14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CNKI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越;卢云峰;
公共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文化复兴中的结构性要素,而较少关注文化复兴背后的机制。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案例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的复兴至少包含了两种机制:一是互动仪式的集体欢腾,它以相互关注的情感共鸣生成群体团结的情感能量与成员符号,尽管这种团结是短期的、局部的;二是仪式团结市场,它以互动仪式为基础,使不同的仪式在链式循环反馈中产生长期的、整体的团结,这其中又可分为互动市场的优胜劣汰、情感能量的集体理性、成员符号的匹配这三重作用。乡村公共文化复兴的关键,就在于一方面通过互动仪式链的多元性强化村庄整体的公共活力,另一方面通过互动仪式链的互通性恢复村庄整体的公共意识,最终建立起村庄整体的长期社会团结。
2025年09期 No.541 15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CNKI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冯果;吕佳欣;
限售股作为上市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运行中的重要制度工具,其锁定期内的处置行为直接影响制度效果的发挥。对于限售规则的理解不能简单局限于限制股票所有权转让,而是应当将各类处置行为都纳入考量范围。对此,有必要从上市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运行双重维度出发:一方面秉持实质主义构建股东利益锁定标准,探讨处置行为是否导致股东经济利益或参与性权利的转移;另一方面秉持系统主义构建股票价格影响标准,考虑处置行为本身及其释放的市场信号是否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同时,还应当在特殊场景下对部分限售股处置行为予以限制豁免,从而保持制度设计必要的灵活性。以上述规制逻辑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处置行为,限售股质押式回购不应被视为触犯限售规则,但限售股出借、限售股远期转让协议、以限售股为标的物的收益互换应被认定为违背限售规则。
2025年09期 No.541 16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1K] [CNKI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林喜芬;胡凌宇;
在我国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建议实践中,检法关系呈现总体协调、局部冲突的样态。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检法冲突,其表征主要集中在量刑建议的效力、精度和调整三方面,即量刑建议对法院量刑是否有拘束力,采用幅度刑抑或确定刑量刑建议,以及可否不经检察机关调整直接作出判决。检法冲突的实质是检察主导和审判中心理念之博弈,宏观体制维度体现为检法地位平等和分工制衡局面受到改革冲击,中观规范维度体现为检法机关根据部门利益释读量刑建议规范,微观个体维度体现为法官检察官并未同步完成角色转变。以往调和检察主导和审判中心理念的两种模式分别是区分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区分轻罪和重罪,但均存在一定局限,应当以检察程序主导和审判实体中心的模式来调和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检法冲突,即检察机关在案件的程序推进方面承担主导责任,案件定罪量刑的实体裁判权则应由法院专享。基于检察程序主导和审判实体中心,量刑建议对法官量刑应无拘束力,可由检察官自行选择采用幅度刑或确定刑量刑建议,量刑建议不当时可不经检察机关先行调整直接作出判决。
2025年09期 No.541 18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CNKI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正>《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冯玮著本书以日本企业为枢纽,着重论述了经济发展中“日本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即“政府主导,出口导向”。日本国如同一家“株式会社”;政府如同“董事会”,通过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的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引导,依靠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阅读本书,有助于了解日本企业和国家治理的方式,了解曾经创造“经济奇迹”的“日本模式”又是如何导致经济长期停滞的。
2025年09期 No.541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23K] [CNKI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